收費短訊狂炸 35元月費變9000 下載鈴聲或回覆即中招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215/4/fo39.html

(明報)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有市民每月35元的手機通話費,竟變成近9000元,多出的收費幾乎都是接收短訊的費用。消費者委員會 指出,有市民在不知情下「同意」接受收費短訊,直至手機月結單出現神秘短訊費用,才知墮入消費陷阱。消委會 今年首11個月已收到470宗有關投訴,涉及金額最高達1萬元。

網頁填手機號 等同「確認」

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指出,近年有關手機用戶被收取鈴聲、短訊、多媒體服務收費爭議的投訴,由2006年的85宗,激增至去年的608宗,今年首 11個月亦有470宗。消委會指收費短訊由資訊公司送出,電訊公司代為收費,市民進入網頁的宣傳廣告,如免費姓名分析、免費鈴聲下載、免費短訊交友、參加 網上抽獎等輸入手機號碼,或回覆短訊,可能已是「確認」了接收收費短訊。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說,有資訊公司於1小時內發出80個收費短訊,每個短訊收費5元,即1小時內已向「用戶」收取了400元;又有公司兩天內發出 700個短訊,徵收了2128元,平均每個短訊約3元。她舉例,曾有市民為兒子申請35元的手機通話月費計劃,結果帳單近9000元,查明後得知其子以短 訊參加了交友配對服務,其後不斷收到對方發出短訊,經交涉亦未能取回費用。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提醒市民,切勿隨意在網上將個人資料給第三者,亦要小心閱讀服務條款,不要盡信「免費」登記等同免費服務。

消委﹕免費登記不等於免費服務

記者在部分資訊網頁所見,市民若要知道服務收費,登記前先要進入「服務條款」閱讀大篇英文,要閱讀中文版須進入另一版面,惟內容簡略,有網頁的收費條款更與背景顏色很相近。

電訊管理局 今年首11個月收到96宗有關手機短訊或多媒體信息的投訴,分析後亦發現服務供應商沒有在其信息或網頁內提供清楚的收費詳情,或沒有清楚向消費者表明如何取消服務。

立法會 議員譚偉豪說,現行《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未能監管上述收費短訊,已登記拒絕接收商業電子信息的市民仍有可能墮入陷阱,他認為政府不能看到漏洞而不理會,應與電訊公司訂立指引,免市民被誤導。

電管局「提防經短訊和多媒體信息發送的流動收費訊息服務指引」﹕

http://www.ofta.gov.hk/zh/

成為第一個人讚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