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焦點:蠱惑推銷套卡號 氹買貴價體檢

Categories 未分類
0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0608/00410_097.html

2015/6/8 太陽報

SUN焦點:蠱惑推銷套卡號 氹買貴價體檢

推銷電話靠套料呃生意。過往不時被指以不良手法,透過電話推銷驗身計劃的體檢公司,近日再施蠱惑新招,自稱與信用卡公司掛鈎,提供消費優惠,實質推銷貴於市價的驗身計劃,由於對方能準確說出事主信用卡第一組及背面保安碼前的四個數字,令事主信以為真,把整個信用卡號碼及安全碼告之,更花費近萬元,購入多個驗身計劃。專家指信用卡號碼部分數字排列有固定規律,不排除有人利用市民不熟知相關規律,氹市民「落疊」。法律界人士更警告,透過不實言論,以令自己獲益或使他人蒙受損失,更可能涉及詐騙罪。

「你好,我係XX公司打嚟,我哋抽中咗你成為特選客戶,可以優惠價錢購得產品。」馬太上月中旬接獲一個推銷來電,對方自稱代表一間與政府有合作關係的體檢公司,可以優惠價讓她參加驗身計劃。

稱屬自願拒絕退款

初時馬太只視為一般推銷電話,不以為然,只反問對方為何知道她的名字及電話號碼,「佢話同信用卡公司有聯繫,所以有我啲資料,問完我用邊間銀行嘅信用卡,同發卡機構後,就講得出我張卡頭四位數字。」由於過往從未於網上購物,亦未曾於小商戶使用信用卡,馬太堅信卡資料沒有外洩,故信以為真,說出信用卡餘下的十二個數字,「佢聽完之後,佢就連我卡背保安碼前四個數字都講得出,於是我就講埋個保安碼佢知。」她最後花近萬元,參加癌症指標測試及婦科檢查,即時以信用卡過數。

事後,馬太愈想愈不對勁,向發卡銀行查詢,始得知銀行並無提供驗身計劃,遂懷疑自己被誤導買下該服務,決定報警求助,案件暫列求警協助處理。她致電體檢公司要求取消驗身及全數退款,惟接聽職員拒絕,反指早前對話錄音,證明她是自願參與,「最後佢話會搵個經理同我傾,但之後不了了之。佢哋以呢啲方式推銷,仲要有條款講話有事唔負責。」

記者於網上搜查該體檢公司,發現該公司推出的驗身服務收費,高於一般驗身中心,更較部分私立醫院的價格還要高。不少網民亦稱收到同類電話,有網友指出,該體檢公司會利用電話推銷,套取信用卡資料後立即過數,提醒其他網友小心。記者曾到該中心登記地址了解,惟職員以負責人不在,拒絕回應。

對方能說出馬太信用卡的首四個數字,其後又說得出保安碼前四個數字,難道事件涉私隱洩漏?原來,信用卡第一組號碼實為固定卡號,故只要知悉發卡銀行,已可鎖定首四個數字為某幾組數字;至於信用卡背面、保安碼前的四個數字,則與信用卡號碼最後的數個字相同。

研究電子交易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工商管理系高級講師練錦榮指出,曾聽聞有人以類似手法套取市民信用卡號碼,「市民唔應該喺電話入面,向身份不明嘅人透露個人資料,特別係信用卡號碼呢啲敏感資料。」他建議,如接獲自稱與銀行等機構有關的可疑來電時,應致電予相關機構查證。

真人推銷法例無符

律師黃國桐表示,法例對推銷電話監管有限,主要針對非真人發聲的推銷電話,對由真人撥打的推銷電話,可謂「無符」。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出,如證實有人透過不實言論,以令自己獲益或使他人蒙受損失,有可能構成詐騙罪,惟要成功舉報或控告對方,必須有充分證據,故建議市民接到可疑電話時,應錄音以作為證據。

消委會發言人表示,於過去三年,共一百五十七宗有關身體檢查的投訴數字。而衞生署發言人表示,與該體檢公司並沒有接觸或任何合作關係。

SUN焦點:獲到期日及三組號碼即可過數

信用卡已成為不少港人生活上的必需品,信用卡號碼到底有何意思?有信用卡中心職員表示,信用卡號碼不同數字,分別代表發卡機構、銀行及戶口號碼等不同資訊。只要取得信用卡尾三組號碼及到期日,已足夠過數。

其中,信用卡的首個數字代表發卡機構,如4代表Visa、5代表Master Card,而第二至六個編碼則代表發卡銀行及其卡種,故不同銀行發出的信用卡,這組編碼會有所不同,而由同一間銀行發出的信用卡,如屬不同類別的信用卡,這組數字亦會有所不同。

第七至尾二的數字,則是客戶專屬的戶口號碼,絕不會與其他客戶相同;最後一個數字則是檢查碼,予發卡機構確認信用卡合法。

信用卡的保安碼,則位於信用卡的背面,部分卡種於保安碼前面,會有一組由四個數字組成的號碼,而這組數字則與信用卡的最後四位數字相同。

SUN焦點:推銷電話日日炸 99%人感滋擾

推銷電話無日無之,是不少人的夢魘。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去年調查發現,逾九成市民曾接到真人推銷電話,比○八年同類調查上升百分之七,其中逾兩成受訪者在受訪前七天,接獲最少六個推銷電話或以上。百分之九十九受訪者認為推銷電話構成滋擾。

「我成日都收到啲無厘頭電話,都唔知點解啲人會有我電話。」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批評,政府現時對推銷廣告的監管明顯不足,變相令相關活動變本加厲,令更多市民受滋擾,促請政府盡快將人對人的推銷廣告納入監管,以保障消費者。

改變字眼減戒心

收集非應邀電話網站HKJunkCall.com管理員胡文翰稱,經常有市民報稱接獲類似推銷來電,市民必須小心電話內容是否有誤導,「佢哋依家改變咗個策略,有時會改一改啲字眼,例如話係登記而唔係買,等你放低戒心,以為唔會涉及金錢交易。」他提醒市民不要於電話內完成交易,亦可安裝手機應用程式過濾這些電話。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指出,由於不少中小企依賴電子通訊作市場推廣工具,為免影響正常電子促銷活動發展,暫未將人對人促銷電話列入規管。為減少推銷電話對公眾的滋擾,政府在一○年年底起,訂立人對人促銷電話實務守則,讓業界自行參與有關規管計劃。

成為第一個人讚好

發佈留言